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解除報禁後的二十年

程修玲(公視手語資訊站製作人)

二十年可以做什麼?
如果愚公堅持移山的話,王屋和太行山應該可以被移走!那麼報紙解禁二十年,台灣民主和新聞自由應該可以遍地開花吧?!不過,畢竟現世沒有愚公之人,所以山依然屹立不搖擋在路中間。
而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的今日,用一代報人余紀忠先生在民國七十七年對報人角色立下的七點基本信條:「立身要正、宅心要平、大公無私、堅持原則、自然心安理得、別無顧慮。」來檢視,沒有了政治上的緊箍咒,媒體宛若脫韁之馬,橫衝直撞,各種形式的深入報導與調查報導出現,雖然對促進台灣民主開放有一定貢獻,但也因為專業倫理的廢弛,對這個社會同樣造成不小傷害。

言論自由最基本理念是:「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言所當言,爭所當爭,就是因為有了這份新聞自由的保證書,解禁的報紙,用文字的力量,讓台灣向民主社會邁了大步,看見這塊寶島上人民的關懷聲音。

像是民國八十九年中晚批露國安局劉冠軍挪用秘密專款炒股案,檢調大舉搜索中晚和記者住處,引起社會大加撻伐,紛紛聲援,促成立院修法,將檢察官搜索權回歸法院;還有聯合報四年前以頭版頭條刊出,來自清寒家庭,一心想念軍校減輕家庭負擔的雷家佳,把公費軍校機會讓給「比自己更有需要的」張穎華,讓當時的台灣社會瀰漫一股關懷風潮。

這是報禁開放後,帶來善的一面,但在惡的一面卻是慘不忍睹。每份報紙都標榜是「質報」,但在媒體開放後惡質市場競爭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得好,「都蘋果化了,卻還要穿西裝」。

財團掌握了媒體,大量商業利益介入,媒體的新聞專業受到嚴酷的挑戰。羶色腥新聞躍上頭條版面,厚厚的一疊,多以彩色圖片為主,文字反成配角,一方面在主要版面扮演道德批判的角色,尤其是批判一些所謂的色情暴力行為;可是另一方面又縱容其它版面刊登色情廣告,報格嚴重分裂。

此外,報禁開放後,媒體工作環境並未穫得更多新聞自由挹注。從中獲益者只有媒體經營者而非新聞工作者。因為商業競爭,記者被迫追逐每日速食新聞而無發揮空間。

還有在漏不得新聞壓力,你有的新聞,我也要有,新聞跟風下,讀者也被迫在近乎雷同的媒體之間,看重複的訊息。

更遺憾的是,由於新聞惡性競爭所帶來在新聞採訪及報導過程的粗糙和疏漏,許多新聞當事人的人格和權益往往遭受到嚴重的傷害,而無法獲得補償。

《天下》雜誌曾做過調查,有三成多的民眾認為,「媒體煽動、炒作新聞、誇大負面訊息」是台灣島內當前的危機。不少公民團體群起要求媒體自律,但是,絕大多數媒體依舊我行我素,近來更出現造假新聞,媒體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如江河日下一洩千里。

媒體常以政府三權之外的「第四權」自居,這一部門若不健全,將成為台灣邁向民主社會的拌腳石。對於被視為當前社會亂源之一的媒體現狀,改善最主要的關鍵點,還是得靠媒體本身自律,回歸新聞專業。

不過讀者也可以表示意見,透過適當的他律,經由資訊消費者主權的發揮,力促新聞媒體恪遵專業倫理,善盡其責;還有新聞工作者也應該勇敢向主管表達對新聞的判斷,找回工作尊嚴。

二十年了,台灣應有一個誠信而負責任的新聞業。

沒有留言: